专注于婚姻家事、财富商事领域的法律自媒体,致力于成为宁波人的口碑律师团队

大侠远行:回顾金庸一生作品


全文字数:3136字,阅读需时:4分24秒

法律咨询专线(微信同号)13757488909

宁波律师按:惊闻噩耗,又一位影响世界的华人名家去世——当代著名通俗小说名家、新派武侠宗师金庸先生今日因病于香港辞世, 从1955年2月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开始,一直到1972年9月封笔之作《鹿鼎记》的连载结束,金庸的武侠共写了17年。可就在这17年里,金庸先生完成的“中国通史写作”跨越了两千两百六十五年,在全世界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大名,读过他的小说。金庸的小说,风靡了港、台、南洋、欧美。有人说,金庸的中国武侠史也是一部中国古代通俗文化史、政治史,再拔高点,就是说中国简易通史也不为过。这里借研究金庸学者刘国重的一篇旧作,来缅怀影响了数辈人的一代大师。金庸已逝,江湖已远

1955年《书剑恩仇录》,云烟雾露的青春忧郁,跌跌撞撞的青春梦想。大匠出手,功力不凡。自此书起始,金庸游笔下,书香包蕴剑气,琴棋偕伴刀斧,江湖挑战庙堂,虚构绑架历史,接承古典小说正脉,标志着“一个伟大的写作传统的复活”(李陀语)。

1956年《碧血剑》——人物看起来发飘,不真实。故事读下去俗套,没深度。

1957年《射雕英雄传》 绝非完满无缺,然而光芒四射。读此书,但觉元气充沛,精力弥满。郭靖如“铁马秋风塞北(或漠北)”,黄蓉如“杏花(或桃花)烟雨江南”。恰因南辕北辙,成就珠联璧合。《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第三部作品,至此,金庸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之前的《书剑》《碧血剑》只能算作金庸的试笔,写得也还好,终究不过如秋水时至、浩浩汤汤的钱塘江水,至《射雕英雄传》,方才望见大海,欢腾怒湃如海宁潮!

何平《侠义英雄的荣与衰》是我读过最好的几篇论金文字之一,他认为郭靖是“刚毅木讷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的“刚儒” “映现了原儒有天下之志的圣王气象”。

论文学价值后期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明显高于《射雕英雄传》。何以“新儒家”的殿军余英时先生反说“《射離英雄传》最合我的口味”?何平先生的论述, 是最好的答案,跟余先生相契合的,是那份“原儒情怀”。

夏济安先生最早也有意撰述武侠,读到《射雕英雄传》,对友人说:“(李世民这样的)真龙天子已出世,我只好(像虬髯客那样)到扶余国去了。”同时期,也在追读《射雕》连载的,还有张五常先生,也对朋友谈过这部小 说:“如果《水浒传》是好文学,那么《射雕英雄传》也是好文学了。”深以为然。

1959年《雪山飞狐》——精巧绝伦的艺术杰作,一字增删不得,情节丝丝入扣、无懈可击。体现了髙绝的艺术手腕与深致的古典情怀。

1959年《神雕侠侣》——此书有金庸笔下最光彩的人物(郭襄),最经典的场景(追日),最感人的对白(“我的过儿长大了”),但这一切,不能阻止《神雕侠侣》成为一部支离破碎的作品。

《神雕》文气并不畅顺,情节安排也非一气呵成硬拗”的地方,不是一处, 而是多处。像一件雕塑作品,细部完美,整体失败。

I960年《飞狐外传》——《外传》续《雪山》,狐假虎威,狗尾续貂。文笔稍嫌板滞。主题先行,胡斐在这部书中颇具“伟光正”的姿采。

1961年《倚天屠龙记》——“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

张无忌是传自古波斯的‘明教’的教主,却感觉他身上有着主基督的真精神:“ 要爱你们的仇敌。”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大差异在于对“一夫多妻制”的反对,而张无忌与韦小宝最有“多妻”嫌疑。

韦小宝滥情为自己。

张无忌滥情,不想让每个女孩为自己而伤心失落。张无忌性格不够统一,另外,金庸其他作品武功神奇如张无忌者不少,“武功”在这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终嫌过大。

1961年《鸳鸯刀》——像煞今日“笑匠”们的杰作,刻意搞笑,一点都不好笑。结尾抖出的那个“包袱”,说是“仁者无敌”!这个也不好笑,但是可笑。自古以来,是“仁者无敌”,还是“厚黑摄政”?

唯一亮点:萧中慧脱口而出,说道:“我爹爹妈妈就从来不吵嘴不打架。“林玉龙抚着伤腿,骂道:“他妈的,这算什么夫妻?定然路道不正!啊唷, 啊唷……”一语迫破,而复轻倩可喜。

1961年《白马啸西风》——“唉,你心里真正喜欢的,常常得不到。別人硬要给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我不喜欢,终究是不喜欢。”佛家所称“人生七苦”,除生、老、病、死外,再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徒唤“奈何”!面对命运的无力感觉似感伤的田园牧歌。

1963年《天龙八部》方死方生,亦祜亦荣。阴阳为炭,万物为铜!

《天龙八部》堪称博大,深感自己对这部作品把掘不住。有陈世骧先生两封写给金庸谈《天龙》的函牍,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

1963年《连城诀》——金庸讲的《天问》,强烈的质疑、极端的绝望,怀疑一切,厌弃一切。金庸版《金锁记》。

此书作于1963年,这是金庸创作的转折点。此前八年(1955年至1962 年),金庸笔下的侠士基本上保持了昂扬向上的意志状态;此后九年(1964年至 1972年),书中的英雄多“彷徨于无地”。

1966年《侠客行》 ——妙趣天成的童话,浑厚朴拙的杰作。

1967年《笑傲江湖》——《阳光三叠》首先是王维的诗篇,之后演成一部乐曲。天壤间有“笑傲江湖”在!它首先是一部恢宏壮阔的琴,其次才是一部博大浩瀚的小说。

“笑傲江湖”之曲,与嵇康的脉搏相呼应,接承的是《广陵散》的遗音。向上追溯,是楚狂接舆的哀歌:“凤兮风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推本溯源,它的旋律在远古即已奏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嵇康“广陵散于今绝矣”的谶语居然不幸应验。《笑傲江湖》所要发掘的正是华夏民族所间存而被历代统治者摧残又不绝如缕的自由主义传统。怀恋这个民族曾经的好时光。
“不自由,毋宁死!”《笑傲江湖》是献给自由的赞歌,也是挽歌。

“言者无耻,受者无礼! ”这是投给精神奴役、思想专制的一声冷笑。坚定,却是无奈。

1969年《鹿鼎记》——寄沉痛于幽默,借小玩笑写大悲剧。以明快诙谐笔调书写并疏泄灰黯绝望。为何如此美化康熙?是对现状及未来前景的绝望,绝望了,又实在不想绝望,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好皇帝身上。光棍痞子,所向无敌;侠义英雄,日暮途穷。

加长版《滑稽列传》,通篇幽默,局部流于油滑。

1970年《越女剑》——《鹿鼎记》算不上历史小说,《越女剑》才是。《鹿鼎记》篇幅最长,《越女剑》篇幅最短。两书对照,才好看。时间相差2000年,《越女》写华夏文明的草创时期,《鹿鼎》为华夏文明的烂熟时期。

范蠡是士大夫阶层的理想人物,节小宝是草根底层智慧的集大成者。《越女剑》追忆这个民族曾经有过、永远失落的野性与深情。

排名:篇幅相差太大,根本无从比较。因此我把金庸15部作品,分作两下,一为6部百万字作品,其他9部归为一类。两部分是是并立的,所有超长篇不必然优于长篇与中篇。乃以“九品中正”,分别评之。

给《鹿鼎记》排名偏低,这恐怕是我个人感情因素在起作用,所以对此书不是特別喜欢。《鹿鼎》《笑傲》《天龙》可以并列, 或者次序怎么颠倒,我觉得皆无不妥。

诗无达诂,文难定评。每位读者心中念中自有自己的优劣品评。此文仅仅算“一己之见”。

甚至如果金庸本人作排名,也不能成为最后定论,好在金庸本人对此很通达,他自评“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不过许多读者并不同意.金庸紧接着说:“我很喜欢他们的不同意。”(《鹿鼎记 •后记》)

 

[超长篇]

一 《笑傲江湖》 上上

二 《天龙八部》 上上

三 《鹿鼎记》 上中

四 《射雕英雄传》 中上

五 《倚天屠龙记》 中中

六 《神雕侠侣》 中下

[其它]

一 《连城诀》 上上

二 《侠客行》 上中

三 《雪山飞狐》 上下

四 《白马啸西风》 上下

五 《越女剑》 中上

六 《书剑恩仇录》 中下

七 《飞狐外传》 下上

八 《碧血剑》 下中

九 《鸳鸯刀》 下下

本文仅供个人、内部学习、研究之用,切勿转载以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侠远行:回顾金庸一生作品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5183

error: 温馨提示: 本站启用内容保护,禁止复制